你的臉書名單中,你有一起跑步的朋友嗎?
13年前,有個著名的「鄧巴理論」,指出人的一生只會有150個朋友,因為認知限制,超出的數量,人類對於他們的記憶趨近模糊。鑑於近年來網路社群蓬勃發展,鄧巴重新展開研究,結果發現網路並沒有增加「朋友上限」。
在150位名單中,你有一起跑步的朋友嗎?如果這150人同時對你說「加油」,到達你心中的能量是相同的嗎?
栗子和瓊方在去年的PB班初識,兩人一拍即合,「旁邊的人都以為我們認識很久了」瓊方笑說。
跑者有別於其他族群,正能量氛圍尤其明顯,有人說,跑步的本質是孤獨的,因此會更加渴望群體的能量:鼓勵、突破、認同,成為跑者間互動的良好循環。
「有時候我心情不好,她(瓊方)就會說『誒你怎麼了』,我就會把事情跟他講,其實當下心情就會變好。」瓊方認為賽道上的鼓勵,同時也在激勵自己。「加油」兩字,在生活上容易變得廉價,放在賽道卻又非常合理。
3年前,栗子靠著咖啡店打工存了一筆錢,把自己丟在陌生的澳洲,「一個人在國外,認識了那邊的朋友,就必須改掉(個性)太過尖銳的地方。」為了恢復出國前的身形,從澳洲回來後的他,第一件事情就是上健身房。
2013年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的新聞傳遍大街小巷,那是她第一次聽到馬拉松這詞,「當初心想,為什麼他們能跑這麼久?為什麼要到波士頓跑馬拉松?」這疑惑栗子一直放在心上。
「我健身了一年開始跑步,那時覺得健身很無聊,所以我幫自己設定了一個目標,就是要跑馬拉松。」栗子這個月跑齡剛好滿兩年。
兩人開始跑步的際遇相似,瓊方運動的動力也是減肥,甚至報名了有氧課程:「那時已經有運動的習慣,但覺得跑步很無聊.......有次我哥開始迷上馬拉松,而且是很狂熱的那種,半馬、全馬都來,就覺得很熱血啊!而且他又不是一個愛運動的人。」
有天,哥哥邀她參加富邦馬,那是瓊方的初半馬:「當時覺得我一定跑不完,,就當作一個目標。.」
當時瓊方不知道避免受傷的技巧,只知道「跑就對了」。
「2015年我參加 nike 的女子半馬,那時只有在健身房運動而已,跑步也沒有很常跑,那年很奇妙的是我有破PB(笑),可是跑地很累、很累,我還記得,到終點的時候腳整個抽動、鐵腿,而且很不舒服。」 之後瓊方週末都會去參加跑步課程。
2個月前的渣打馬是PB班的驗收日,兩人經歷了4個月的密集訓練,儘管獲得不錯的成績,栗子對於跑步的想像,卻不僅止於秒數:「在PB班之前,我還參加了一個訓練營,等於整年都用同樣的方式生活,每天回家就是睡覺,沒有陪家人的時間,如果撥給家人,我自己的時間也沒了,有時候就想待在書店一整天。」
儘管很懷念和訓練班夥伴一起奮鬥的時光,現在的她只想好好休息:「我還想出去玩、到處跑步,然後我想『隨便』地跑步。」
栗子和瓊方兩人頻率相近,彼此會分享訓練的狀況,享受旅行的方式也很像:「當時我們很想移地訓練,結果揪一揪只剩我們兩個。」後來兩人去了花蓮。栗子興奮地說:「剛好那邊有認識的教練的民宿,我們也沒去哪,教練開車帶我們去東華練習,剩下就是在附近走走、吃火鍋,真的沒幹嘛,就算在飯店睡覺也開心。」講到這兩人放聲大笑。
我好奇問瓊方彼此最大的差異:「她比較自律,知道自己要什麼,我比較隨性......所以我比較沒什麼故事吧(笑)。」栗子反而認為,越是平凡的人,越有故事。
熱愛跑步的人與選手的不同,在於後者是靠贊助跟成績吃飯,訓練跟三餐一樣重要;前者必須在「目標賽事」與「輕鬆賽事」之間懂得轉換,有句話是這樣說的:「自從放慢腳步,交的朋友也變多了。」
採訪結束,兩人換好服裝,打算從碧潭跑到公館。
Q:分享一下你們在使用跑動的感想吧!
栗子:我知道跑動有離線數據同步,但我不知道它是怎麼計算,因為里程數不太準確,但那不重要。怎麼我想使用跑動的原因,我想看看它分析出來的東西,跟我的理解是不是一樣的,我會用我了解自己的那一塊,去做比對。現在因為沒有課表了,所以我平常會穿著它走路,只要能穿上鞋的,裡面就是跑動。
Q:關於離線同步,只要步頻超過150,而且持續5分鐘,鞋墊就會自動記錄跑步數據;步頻低於150,持續5分鐘就會結束記錄。所以中途如果喝水休息,或是太慢,可能會有誤差。
還有目前跑動的離線是沒有GPS定位,所以里程數自然不準,但運動結果頁的數據跟帶手機跑是一樣的唷!
栗子:喔~我在日本的時候有帶手機去跑,我是回來才發現它可以離線同步,但日本那筆數據,分析出來還蠻值得參考的,之前不常用的原因,是因為一直以為要帶手機跑步,好重,後來知道可以離線,就更常用它了。
瓊方:因為我沒有買心率帶,因為跑動可以看到步頻,還有......
Q:觸地時間跟著地方式。
瓊方:對!
(以下是瓊方採訪後,文字補充的感想)
瓊方:我喜歡這些頁面資訊,因爲沒有心跳帶觸地時間是很好的參考訊息,對於測出比較弱的部分有給予訓練建議。
◎想看更多跑者故事嗎? 點選上方選單『不一樣跑者故事』看更多!
▲ 栗子的運動結果頁
▲ 瓊方的運動結果頁